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调查:湿透的北京仍缺水 首家雨水回收试点荒废

  湿乎乎的北京存不住水 首家雨水回收试点迈不开腿

  被荒废的雨水回收利用系统

进入7月以来,几场大雨把北京城的角角落落都浇了个透。

  就在大雨频繁光临京城之时,第16届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国际大会也在京举行。从大会上传来消息,在2015年前,北京将完成125座建筑小区和已建成区270处建筑小区的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克白介绍,自1999年以来,北京市地下水位直线下降,雨水利用工作迫在眉睫。

  巧合的是,也在1999年,全国首座“环保型绿色生态小区”——北潞春社区——在北京市房山区落成。著名建筑设计师黄汇,给北潞春社区留下了一套雨水回收利用系统。但遗憾的是,就在这个雨季,当记者到北潞春社区走访时却发现,这套曾经良好运转了十余年的系统已经荒废。

  悖论

  北京湿透了但仍缺水

  截至7月9日,本市自入汛以来累计降雨19天,降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57.5%。

  “北京的雨,就是集中在7下8上”,环保人士许文(化名)多年来一直关注北京的雨水利用,“但是雨下得再多也没什么用,这些水都白白流走了,北京还是缺水”。

  “7下8上”指的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,这段时间是北京的雨季,也是北京的主汛期,这期间的降雨占全年的70%。

 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克白介绍,即便在雨季内,北京城的降雨也分布不均,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几场大雨中,这让雨水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越发明显。

  许文说,整个北京地区的地形走势是北高南低,山区的雨落到地面后,会往南流淌。但随着城市建设,沼泽被排干、河道被加盖,雨水顺着不透水的水泥地,到处流淌,不但给城市带来内涝灾害,还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。

  据报道,目前北京市山区县的土壤含水率已相对饱和,其中顺义区的土壤含水率已经达到97.4%。许文解释,这表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高,也同时意味着山区的土壤已经不能再吸收更多水分。降雨被浪费在所难免。